BIM究竟有沒有王道價值

首先還是邀請各位夥伴們關注我們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BIM元件庫的最新動態!

俗話說前人種BIM後人納涼,但卻很少聽到夥伴們畫BIM後工作有變輕鬆的。

工作瑣碎又要自己建模無效率?

老闆自創的構件畫不出來?

為什麼Google只有外國廠的元件?

 

原因在:國人的設計生態習慣與國外大有不同!

 

小編又說"天下武功,萬派歸一"

各行各業大家都有獨到的問題解決方式,且萬變不離其中

以下與大家分享這行業各種有BIM的的人是怎麼說的。

這些不具名專家來自:

  1. 顧問公司BIM主任
  2. 營建採購顧問
  3. 企業內房產資訊部副理
  4. 設計BIM經理
  5. 施工BIM經理
  6. 建築資訊新創創辦人
  7. 大專院校老師

  • 顧問公司BIM主任:工作中主要負責BIM技術服務市場開發,說概念的時間比較多,其實具體幹的活其實不多。
  • 營建採購顧問:為了標準化採購造價估算,成立了BIM部門,研究插件和平台開發。
  • 企業內房產資訊部副理:以前在技術部門待,現在做甲方嘗試將ERP的精神保留並結合BIM資訊化容器管理,追求高效的跨平台資訊交換。
  • 設計BIM經理:設計階段的平行專業整合協同,不管用甚麼工具做,眾人都還是很難按奈。
  • 施工BIM經理:在營造廠現場服務,現場指導對於BIM落實可是非常重要。
  • 建築資訊新創創辦人:所有的協作都在整合資訊,專注放在資訊管理以利各階段的銜接與檢查稽核,並達到成本管理的價值工程,是職場永遠的議題。
  • 大專院校老師:平時在帶學生學習以及課題研究,也會鼓勵學生多去接外包Case鍛鍊鍛鍊。

  • 顧問公司BIM主任:以前做建材銷售還有設計輔助,後來被公司協理說服幫他一起做BIM市場服務,營建業跟著國家政策走,市場推廣容易一些。
  • 營建採購顧問:最開始把BIM搬到工作上主要是覺得這個對於數據統計有意思,3D參數化設計很符合採購專員的精神,程式化進行設計探討分析,與設計單位溝通時不用花心思去算量,採購就是要保持成本總量思維。
  • 企業內房產資訊部副理:我是工地滾泥巴出身的,去培訓時上了堂課,覺得BIM這操作太神奇了。入行後前幾年趕鴨子上架頗為辛苦,熬過後會輕鬆不少,但BIM相關技術日新月異,隨時都有革命性的新功能。
  • 設計BIM經理:為整合大家的工作流籌組了’BIM專案小組幹了幾年看似無用的事,但在建立完資訊容器後對高流通性的事務所在傳承業務起了很高的作用。
  • 施工BIM經理:現場只有一個重點,討論內容足夠讓下包商回饋意見,以及讓工人看得懂的圖,BIM不是要畫得多漂亮只是要出圖方便俐落還有看得順眼。
  • 建築資訊新創創辦人:作為資工工具人求學時對建築一知半解,但秉持著設計出好用的「電動螺絲起子」的精神,BIM這條路是必要的。
  • 大專院校老師:學校的教學除了教學生抽象概念也要讓學生明白營造現場實際的樣貌,BIM模型有資訊容器的基因,當學生嘗試複製或採用每個元件都是很有用的學習。

 

  • 顧問公司BIM主任:有些專案很難接受我們,可能連交流的機會都沒有,也被人捻出來過。所以現在多是有需求自動找上門來,踏踏實實的做服務不畫大餅,以技術解決業主的問題創造核心價值,但這方面的服務不容易把錢追回來,尤其是施工BIM,人家還沒興建完之前服務都不會停擺的,而且還相關人才還經常從缺。
  • 營建採購顧問:只能說術業有專攻,營建採購的單價分析項目、計算方式跟單位琳瑯滿目,用BIM起到很好的輔助效果,傳統計算仍然慢一拍,但同樣一句話,也有專業廠商在其領域的琢磨之深,是BIM技術單位要多花時間去理解以及建置知識容器才能BIM長BIM久。
  • 企業內房產資訊部副理:人家常說甲方爸爸好,舒服、自由、下班早,"BIM沒有這麼好",甲方的重點就是開會拚底氣,甲乙方大家都是老闆請的,催設計是挺不忍心的,不過沒辦法。所以我們把模型跟資訊都放到平台裡,曾經這個平台是個想像的知識庫,現在BIM技術讓他能實現,希望合作夥伴都能早日理解,大家合作一起脫離苦海。
  • 我是工地滾泥巴出身的,去培訓時上了堂課,覺得BIM這操作太神奇了。入行後前幾年趕鴨子上架頗為辛苦,熬過後會輕鬆不少,但BIM相關技術日新月異,隨時都有革命性的新功能。
  • 設計BIM經理:為整合大家的工作流籌組了’BIM專案小組幹了幾年看似無用的事,但在建立完資訊容器後對高流通性的事務所在傳承業務起了很高的作用。
  • 施工BIM經理:現場只有一個重點,討論內容足夠讓下包商回饋意見,以及讓工人看得懂的圖,BIM不是要畫得多漂亮只是要出圖方便俐落還有看得順眼。
  • 建築資訊新創創辦人:作為資工工具人求學時對建築一知半解,但秉持著設計出好用的「電動螺絲起子」的精神,BIM這條路是必要的。
  • 大專院校老師:主要在做理論研究,學校的氛圍還是有點慢,不是就在就不斷的老師和學生身分轉換中累積了收穫。

 

  • 顧問公司BIM主任:完全不後悔的也是假的,要馬求著別人做,或者別人求者你做,在市場還需要我這種人的時候,舞台不急著下。
  • 營建採購顧問:被罵的時候會後悔,執行的時候又忘記。
  • 企業內房產資訊部副理:一邊幹活一邊埋怨沒必要的,未來我們無法左右,但BIM給的未來很長遠。
  • 設計BIM經理:BIM肯定是一種長期趨勢,雖然沒CAD容易上手,但目標是一致的。
  • 施工BIM經理:在施工現場每天都有大小意外,不管做甚麼都會被罵,靜下來時想想對產業有的都值得欣慰。
  • 建築資訊新創創辦人:創業九死一生,不抱怨是假的,累還是累,但公司依然在往好的地方發展。
  • 大專院校老師:不會,但想回應更多學生們對我的支持。

 

 

 


後記

專家建議的解方很多,有一點是大家異口同聲肯定的:平台一定會趨近於規格統一。

因此解方至少有二:(中央檔管、精緻元件)

1.中央檔案管理模式:

為求繪圖標準統一,BIM專案啟動時便依據不同專業以及圖層分配,創建各式專案樣板.rte,以求大家建置環境一致。

初步規劃後,結構耐重設計與機電需求容量底定後,依據各自內部基礎元件先依照案件製作出專案樣板,讓團隊同舟共濟。

(來源:Arch.scope)

 

2.精緻化的元件庫:

高質量元件的製作是漫長且嚴謹的事,所謂高質量不是只精細度而是可用參數能表達現實中產品建置的數據。

以台灣建築中心工程師所製作之L型辦公桌椅為例:能夠控制L型辦公桌面的長寬高並讓椅子鎖住中心同步移動,而且假使有數值超出廠商所供應之範圍時會出現紅色"X"提醒無法出廠。

這些巧思都為了替各位夥伴省掉與廠商溝通的時間,更活潑的投入設計。

 

 

感謝無名專家們這一期說法為台灣建築中心展開"BIM元件庫"起個頭。

最後,其實目前國內BIM的推動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本小組的BIM元件庫會勇往直前。

希望得到國內各大龍頭建材網的支持。將這兩個重點堅持下去,讓平台茁壯提供更完整的服務。

Let's Revit it!

 


下一期預告:We've Family!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